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14.14% 青年人群水平较高
75 2025-04-05 16:30:29
在此期间,博道长和将承担100%的勘探费用。
开工建设延川LNG项目,积极推进志丹LNG项目前期工作。富县煤油气综合利用、杨舒轻烃综合利用、西湾煤炭分质利用、延长伴生气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推进。
切实加强项目建设中的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完成。该集团优化投资管理体制,强化项目前期论证,聘请专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分析,注重项目中期评估和后评估,严控非生产性投资和低效益投资。日前,记者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获悉,该集团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中之重来抓,将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轨道,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型、升级。他们围绕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度转化,正在加紧开展一大批前瞻性创新型技术小试、中试和示范项目,为发展高端能源化工产业提供支撑。他们成立了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延长石油积极主动与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用足、用好相关政策,争取更大支持。他们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在确保项目资本金及时到位的同时,通过银团贷款、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全力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另一方面,缅甸的天然气开发有了稳固的市场,每年来自中国的支付都将是长期稳定的收入。
一旦出现极端情况,马六甲海峡被封锁,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巨大风险。中缅油气管道投产后,输送能力为原油2200万吨/年,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年,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部分进口原油可以经印度洋在缅甸西海岸马德岛上岸,向东北跨越缅甸全境,在云南瑞丽进入中国西南。中缅油气管道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来源、多通道、多方式,化解单纯依靠某一种运输方式的巨大风险。心血之作的中缅油气管道,能否使我国的能源进口之路告别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目前,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马六甲海峡承担着全球原油和油品运量约1/4的重任,是个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
在韩晓平看来:其实在油船到达中国港口前根本无法判断哪一船是运到中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切断马六甲海峡。另外,建立好的体制机制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国内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在大庆发现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真正的贫油国。
2012年,我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近30%。刘毅军还告诉记者,中缅油气管道与西气东输二线在广西连通,将构成双气源的格局,这无疑给用户众多的西二线加上了一个双保险。而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能封锁马六甲,也就可以封锁缅甸的港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缅油气管道不可能真正破解能源安全之困刘毅军分析说,中缅油气管道对于改变西南地区能源结构十分重要。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从保障能源安全供给角度出发,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可以有效减少目前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周边的国家分享到好处,中缅油气管道建成后,一方面可以通过管道运输解决周边国家的部分能源供应问题。刘毅军提出,要实现油气进口多地区、进口方式多元化战略,加大对国外资源的利用。同时,通过油气管道建设与更多国家建立利益共同体,是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战略意义。
经过3年建设,总投资达25.4亿美元,途经高山峻岭、地震活跃带、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跨越多条国际河流。不仅将填补西南成品油生产空白,而且对化工、轻工、纺织等产业将产生巨大拉动作用。
中缅油气管道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后,将在贵州安顺实现油气管道分离,被油荒困扰的重庆,将成为原油管道的末站。因为天然气管线可以双方向输送,如果一条管线出现突发事件,供气中断,另一条线可以迅速补充应急。
到今年底或2014年初,一条并行的原油管道也将投入使用。另一方面,缅甸的天然气开发有了稳固的市场,每年来自中国的支付都将是长期稳定的收入。中缅油气管道投产后,输送能力为原油2200万吨/年,天然气120亿立方米/年,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部分进口原油可以经印度洋在缅甸西海岸马德岛上岸,向东北跨越缅甸全境,在云南瑞丽进入中国西南。心血之作的中缅油气管道,能否使我国的能源进口之路告别繁忙的马六甲海峡?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度依赖目前,最窄处仅有2.4公里的马六甲海峡承担着全球原油和油品运量约1/4的重任,是个名副其实的咽喉要道。所以这是一个中国与周边国家多赢互惠的项目。刘毅军指出,从地区合作角度来讲,中缅油气管道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对能源的供给需求通过油气网络结合得更加紧密,能源通道将各方利益绑在一起,有利于地区的共同发展。
这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能源供应量大幅增加,也是稳定天然气价格的力量。
能源来源多元化当然是最安全的,中缅管道的意义在于,如果传统的海运通道遇到油轮爆炸等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地补救。另外,建立好的体制机制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国内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上,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短缺,在大庆发现之前,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是真正的贫油国。
近年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已由2000年的30.2%上升至2012年的57.8%,预计今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0%左右。一旦出现极端情况,马六甲海峡被封锁,中国的能源安全面临巨大风险。
韩晓平认为,节能减排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有机构预测,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中国西南地区将新增炼油能力20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则将南下到达广西。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产自缅甸近海的天然气也将通过这条管道直达中国境内。缅甸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
长期饱受油荒之苦的四川和重庆的状况也将得到重大改观。同时,他呼吁尽快建立资源战略接替序列,做好煤层气和页岩气的资源储备,建立煤制气的产能储备,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理顺能源价格体系。
中缅油气管道开启能源新的战略通道,这是一股保障能源供应的力量。掌握能源和稳定价格的力量刘毅军说,从绝对量来讲,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也是很大的量,去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400多亿立方米,进口总量400多亿立方米,中缅天然气管道的输送量相当于去年进口总量的30%。
而在极端情况下,如果能封锁马六甲,也就可以封锁缅甸的港口,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缅油气管道不可能真正破解能源安全之困。可以避免由于国际市场的波动而价格大幅上涨。运输线路长,运量趋于饱和,原油进口的运输成本和海上风险较高。韩晓平指出,中缅管线是能源通向中国西南部的捷径,具有很好的经济性,使当地工业发展获得有效而经济的能源供应,老百姓生活也会受益。
在韩晓平看来:其实在油船到达中国港口前根本无法判断哪一船是运到中国的,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切断马六甲海峡。也许找到建立好的体制和机制,就会再次出现铁人。
这对老百姓来说,绝对是好消息。中缅油气管道有利于实现我国能源供应多来源、多通道、多方式,化解单纯依靠某一种运输方式的巨大风险。
刘毅军还告诉记者,中缅油气管道与西气东输二线在广西连通,将构成双气源的格局,这无疑给用户众多的西二线加上了一个双保险。寻找破解资源困局的终极之路刘毅军指出,201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达2.84亿吨,中缅油气管道每年输送的2200万吨原油占中国的原油进口量不到10%。